多介质过滤器运行时压力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?-杭州鑫凯
2025-08-18 点击量:
多介质过滤器运行时的压力变化(包括进水压力波动和进出水压差变化)受多种因素影响,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过滤效率和设备稳定性,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:
-
滤料粒径与级配
-
滤料粒径越小(如细石英砂),滤层孔隙率越低,水流穿过时的阻力越大,初始压差越高;反之,粒径较大的滤料(如无烟煤)初始阻力较小。
-
若滤料级配不合理(如分层混乱、细颗粒过多),会导致滤层孔隙分布不均,局部阻力骤增,压差上升加快。
-
滤料污染程度
-
运行过程中,滤料截留悬浮物(泥沙、胶体、有机物等)会逐渐堵塞孔隙,滤层阻力随污染程度加深而增大,表现为进出水压差持续上升。
-
若滤料被油污、微生物膜等黏性物质包裹,会形成 “滤饼层”,进一步加剧阻力(即使反洗也难以彻底清除,可能导致压差异常升高)。
-
滤料状态
-
滤料板结:长期未反洗或反洗不彻底,滤料会结块硬化,孔隙完全堵塞,压差会急剧飙升(可能超过 0.1MPa)。
-
滤料流失或补充不足:滤层厚度不够时,水流阻力减小,压差偏低,但过滤效果会严重下降(如出水带砂)。
-
进水浊度与悬浮物含量
-
进水浊度越高(如雨季地表水、工业废水),悬浮物浓度大,滤料截留负荷骤增,压差上升速度明显加快(可能从正常的 0.03MPa 在 1-2 天内升至 0.07MPa 以上)。
-
若进水含有大量黏性杂质(如藻类、胶体),易在滤料表面形成 “吸附层”,导致阻力持续累积。
-
进水温度
-
水温降低时,水的黏度增大,水流穿过滤层的阻力增加,相同流量下进水压力会升高,压差也会略有上升(尤其在冬季或低温水源场景)。
-
进水 pH 值与化学特性
-
酸性或碱性过强的进水可能腐蚀滤料(如石英砂在强酸性条件下溶解)或导致滤料表面化学反应(如金属离子沉淀),间接改变滤层孔隙结构,引起压力波动。
-
运行流量
-
流量超过设计值时,水流速加快,滤层受到的冲击力增大,单位时间内截留的杂质增多,阻力急剧上升,压差会快速超过正常范围(如设计流量 50m³/h,实际运行 70m³/h 时,压差可能翻倍)。
-
流量不稳定(如水泵频繁启停、管路憋压)会导致进水压力波动,进而引发压差忽高忽低。
-
反洗效果
-
反洗不彻底(如强度不足、时间过短):滤料中残留的杂质会加速后续运行中的阻力增长,导致压差上升周期缩短。
-
反洗过度:可能冲散滤料分层(如无烟煤与石英砂混杂),破坏滤层结构,使水流短路,压差异常偏低(但出水水质恶化)。
-
阀门与管路堵塞
-
进水阀未全开、管路内有杂物(如铁锈、焊渣)或滤网堵塞,会导致进水阻力增大,表现为进水压力降低而压差升高(实际滤层负荷未达上限)。
-
出水阀故障关小,会人为增加系统背压,导致进出水压力同时升高,但压差可能无明显变化(易掩盖滤层实际污染情况)。
-
布水 / 集水装置故障
-
布水器(如滤帽、多孔板)堵塞或破损:会导致水流分布不均,局部滤层负荷过高,压差上升不一致(如罐体某侧压力明显偏高)。
-
集水装置泄漏:可能使未过滤的水直接进入出水管道,导致压差偏低,但出水浊度超标。
-
罐体密封性
-
罐体法兰密封不严、排气阀漏气:会导致运行中罐内进气,形成气阻,使进水压力波动,压差忽高忽低(伴随水流噪音)。
多介质过滤器的压力变化是滤料状态、进水水质、运行参数及设备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实际运行中,需结合压力数据与出水水质(如浊度)综合判断原因,避免单纯依据压力变化盲目操作(如过早或过晚反洗)。通过定期维护滤料、监控进水指标、优化运行参数,可有效稳定压力变化,保障过滤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