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介质过滤器的滤料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-杭州鑫凯
2025-07-05 点击量:
多介质过滤器滤料在运行过程中,需从水质监控、运行参数、滤层状态等多维度进行精细化管理,以确保过滤效果及滤料寿命。以下是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:
-
问题表现:
-
进水浊度>20 NTU 时,悬浮物快速堵塞滤层,导致水头损失骤升;
-
含油废水进水油含量>100 mg/L 时,滤料吸附饱和后油泥堆积,反洗难以恢复。
-
应对措施:
-
前端增设预过滤(如自清洗过滤器),控制进水浊度≤10 NTU;
-
含油废水需先经气浮除油,确保进水油含量<50 mg/L。
-
问题表现:
突发性水质恶化(如暴雨后地表水浊度骤升)导致滤料截污过载,出水浊度超标。
-
应对措施:
-
安装在线浊度仪实时监测,超标时切换备用过滤器或缩短反洗周期;
-
雨季前提前更换或补充滤料,增强截污容量。
-
风险点:
-
流速过高(如饮用水场景>15 m/h)时,水流剪切力导致已截留颗粒脱落,出水浊度反弹;
-
流速过低(<5 m/h)则滤料表面易滋生微生物,形成生物黏泥。
-
控制策略:
-
按场景设定流速:饮用水 8~12 m/h,工业水 15~25 m/h,污水深度处理 10~15 m/h;
-
采用恒流速运行模式,通过 PLC 自动调节进水阀门开度。
-
关键指标:
正常运行时水头损失宜控制在 0.1~0.3 MPa,当损失>0.5 MPa 时需立即反洗,避免滤层压实板结。
-
异常处理:
-
若反洗后水头损失仍居高不下,可能是滤料结块或承托层堵塞,需停运检查滤料级配;
-
定期记录水头损失 - 运行时间曲线,预判反洗时机。
-
常见问题:
-
反洗强度不足(如石英砂滤料<15 L/(m²・s))导致截留杂质残留,滤料板结;
-
反洗过于频繁(如每天>3 次)加速滤料磨损,细粒径滤料流失率增加。
-
优化方法:
-
根据滤料类型设定反洗参数:
滤料类型
|
反洗强度
|
反洗时间
|
气水反洗(如有)
|
石英砂
|
15~20 L/(m²·s)
|
10~15 min
|
气洗强度 10~15 L/(m²・s) + 水洗
|
无烟煤
|
10~15 L/(m²·s)
|
8~12 min
|
避免强气洗,防止滤料漂浮流失
|
锰砂
|
20~25 L/(m²·s)
|
15~20 min
|
需定期用高锰酸钾溶液活化催化层
|
-
反洗周期依据水头损失或运行时间(通常 8~24 h)双重触发。
-
跑料问题:
反洗时滤料随水流流失,可能是:
-
承托层破损:停机检查砾石层,补充或更换破损承托料;
-
反洗强度过大:调低反洗水泵频率,控制滤层膨胀率在 30%~50%。
-
乱层风险:
气水反洗时若气量 / 水量配比不当,会导致滤料层级紊乱(如石英砂沉入无烟煤下方),需重新级配滤料并调整反洗参数。
-
无机胶体污染(如铁锰氧化物、硅胶体):
-
现象:滤料表面呈棕褐色硬结,反洗后水头损失下降不明显;
-
处理:用 10% 盐酸溶液浸泡 2~4 h,再用清水冲洗至 pH=6~7。
-
有机污染(如腐殖质、微生物黏液):
-
现象:滤料间出现黏性絮状物,出水 COD 升高;
-
处理:采用次氯酸钠(有效氯 50~100 mg/L)浸泡消毒,配合气水反洗清除生物膜。
-
油类污染(含油废水处理场景):
-
现象:滤料表面黏附油滴,反洗水表面出现浮油;
-
处理: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(如聚乙二醇)溶液冲洗,或更换部分受污染滤料。
-
再生条件:
滤料污染程度较轻时(如吸附容量下降<30%),可通过化学清洗再生(如锰砂用 KMnO₄溶液活化催化位点)。
-
更换指征:
-
滤料粒径磨损减小超 30%(如石英砂从 0.8 mm 磨至<0.5 mm);
-
反洗后出水浊度持续>设计值 20%,且化学清洗无效;
-
滤料孔隙率下降超 40%,截污容量显著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