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哪些常见的纤维束过滤器滤层堵塞的处理方法?
2025-03-13 点击量:
处理纤维束过滤器滤层堵塞需根据堵塞程度和原因选择针对性方法,以下为常见处理方式及操作要点:
适用场景:轻度堵塞(压差<0.07MPa)、反冲洗后恢复不佳
操作步骤:
-
提高反冲洗强度
-
将反冲洗强度从常规 15-20L/(m²・s) 提升至 25-30L/(m²・s),持续 5-8 分钟,利用水流冲击力剥离表面污染物。
-
延长反冲洗时间
-
将单次反冲洗时间从 8-15 分钟延长至 20-30 分钟,分 2-3 次循环冲洗(每次间隔 5 分钟)。
-
气水联合反冲洗
-
通入压缩空气(压力 0.15-0.2MPa)辅助冲洗,空气流量 10-15m³/(m²・h),气冲 3 分钟后再水冲 5 分钟。
适用场景:中重度堵塞(压差>0.1MPa)、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
清洗方案:
-
碱性清洗
-
配置 0.5-1% NaOH 溶液,循环浸泡 2-4 小时,温度控制在 30-40℃,去除油脂和有机物。
-
酸性清洗
-
使用 0.5-1% HCl 或 H₂SO₄溶液,浸泡 1-2 小时,清除钙镁水垢等无机污染物。
-
氧化清洗
-
注入 200-500ppm 次氯酸钠溶液,浸泡 4-6 小时,杀灭微生物并分解有机物。
注意事项:
-
化学清洗后需用清水彻底中和残留药剂,避免腐蚀设备。
-
清洗频率建议每季度 1 次,频繁化学清洗会加速纤维老化。
适用场景:纤维束板结、大块杂质堵塞
操作方法:
-
人工梳理
-
停运过滤器,拆开上封头,用高压水枪(压力 10-15MPa)逐层冲洗纤维束,同时用毛刷梳理板结部位。
-
超声波清洗
-
将纤维束浸泡于超声波清洗槽中,频率 20-40kHz,配合中性清洗剂震荡 30 分钟,去除深层污染物。
-
更换部分纤维束
-
若局部纤维严重结垢或断裂,需剪裁并更换新纤维束(更换比例不超过总量的 20%)。
适用场景:频繁堵塞、设计缺陷导致
改进措施:
-
增加防板结装置
-
在滤层顶部加装机械搅拌器或气动扰动装置,运行时定期扰动纤维束,防止污染物沉积。
-
调整纤维束填充密度
-
将纤维束填充密度从常规 80-100kg/m³ 降至 60-70kg/m³,提高孔隙率和纳污能力。
-
加装预过滤层
-
在纤维束上方铺设 5-10cm 厚的石英砂或活性炭层,拦截大颗粒杂质,延长主滤层寿命。
适用场景:生物黏泥导致的堵塞
处理方法:
-
定期投加杀菌剂
-
每周投加 100-200ppm 二氧化氯或季铵盐类杀菌剂,抑制微生物繁殖。
-
紫外线消毒
-
在进水管路安装紫外线杀菌器(剂量≥30mJ/cm²),减少水中微生物含量。
-
控制水温与 pH
-
避免水温长期>35℃,调节 pH 至 6.5-8.5,抑制微生物生长环境。
适用场景:原水水质恶化导致频繁堵塞
优化方案:
-
增设沉淀池
-
在纤维束过滤器前增加斜管沉淀池或高密度澄清池,将原水浊度从>20NTU 降至<10NTU。
-
投加絮凝剂
-
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)5-10mg/L,配合 PAM 0.1-0.3mg/L,促进悬浮物絮凝沉淀。
-
多介质过滤前置
-
采用石英砂 + 无烟煤双层滤料过滤器作为预处理,拦截粒径>5μm 的颗粒。
-
旁路运行
-
若单台过滤器堵塞严重,切换至备用设备,避免系统停运。
-
在线监测预警
-
设置压差>0.07MPa 自动报警,联动反冲洗系统提前干预。
-
建立维护台账
-
记录每次清洗时间、用药量及效果,分析堵塞周期,优化维护计划。
-
判断堵塞程度:通过压差、水质、纤维状态综合评估。
-
选择处理方法:轻度堵塞优先反冲洗优化,重度堵塞采用化学 + 物理清洗。
-
根源治理:优化预处理、控制微生物、调整运行参数,防止重复堵塞。
-
效果验证:清洗后检测压差恢复率(应>70%)、出水浊度(≤1NTU)及纤维弹性。
及时处理滤层堵塞可避免设备损坏,延长使用寿命,建议每半年对纤维束过滤器进行全面检修。